La presentazione è in caricamento. Aspetta per favore

La presentazione è in caricamento. Aspetta per favore

旋毛形线虫 Trichinella spiralis

Presentazioni simili


Presentazione sul tema: "旋毛形线虫 Trichinella spiralis"— Transcript della presentazione:

1 旋毛形线虫 Trichinella spiralis
简称旋毛虫(Spiralworm) ,其引起的旋毛虫病(trichinelliasis,trichinosis )是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旋毛虫的成虫和幼虫分别寄生于同一宿主小肠和肌细胞内,多种动物(150多种)可作为本虫的宿主。

2 一、形态 1.成虫 线状,微小, ♀3-4mm , ♂ mm, 咽管长,占体长1/3~1/2,其背侧有一串杆细胞组成的杆状体。

3 杆细胞 咽管

4 2.幼虫囊包 在宿主横纹肌细胞内的幼虫,长约1mm,卷曲于梭形的囊包中,囊包大小为 x mm 。

5 Larva of T. spiralis isolated from the muscle of human.

6 生 活 史图解 二、生活史

7 二、生 活 史 活幼虫囊包 幼虫 成虫 幼虫 钙化囊包 成熟幼虫囊包 幼虫囊包 ♂ 经口食入 48h 交配 5d 小肠 ♀ 肠粘膜
死亡 经口食入 48h 交配 活幼虫囊包 幼虫 成虫 5d 小肠 肠粘膜(24h) 肠粘膜 猪、犬等肌肉内 幼虫 随血 虫体死亡 1m 钙化囊包 成熟幼虫囊包 幼虫囊包 半年 横纹肌 横纹肌

8 移行中的幼虫 幼虫侵入肌细胞 成熟幼虫囊包 钙化后的囊包

9 二、生 活 史 *学习要点: 寄生部位:成虫-小肠, 幼虫-横纹肌细胞内 感染阶段:幼虫囊包 感染途径与方式:经口感染
致病阶段:幼虫(主要致病虫期)、 成虫 诊断阶段: 幼虫及囊包

10 三、致 病 1.侵入期(肠型期,约1周) 临床表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同时伴有厌食、乏力、畏寒、低热等全身症状,极易误诊为其他疾病。 旋毛虫对小肠粘膜造成的损伤-肠绒毛高度降低,隐窝深度增加。

11 2.幼虫移行期 (肌型期,急性期,约2-3周) 临床表现:发烧、水肿、病人突出且最多发症状为全身肌肉酸痛、压痛,以腓肠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疼痛最明显。还可出现吞咽困难和语言障碍,肺炎、胸膜炎和心肌炎等。严重者因心衰、呼吸道并发症而死亡。

12 幼虫侵入横纹肌后,引起肌纤维变性、肿胀、排列紊乱、横纹消失、肌细胞坏死、崩解、肌间质轻度水肿并有炎症细胞浸润。
旋毛虫对横纹肌造成的损伤

13 急性期旋毛虫病的临床特征 发热(38-40℃) 颜面部水肿 全身肌痛 心肌炎、脑炎等多脏器损害症状 过敏性皮疹 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14 急 性 旋 毛 虫 病 病 人

15 结膜炎 急性旋毛虫病病人水肿、皮疹

16 旋毛虫病人甲下线状出血

17 3.囊包形成期 (恢复期,约4-16周) 患者全身症状逐渐减轻或消失,但肌肉疼痛仍可持续数月。

18 四、诊 断 1、询问病人有无食入过生肉或未熟肉 的病史 活检法,但阳性仅50%。 2、病原诊断

19 3.免疫诊断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SIA),后者对急性期病人的诊断效果较佳。在国内,已被广泛应用于人体旋毛虫病血清流行病学的调查,可作为商品猪宰杀前常规检测方法之一。

20 五、流行 旋毛虫病呈世界性分布,但以欧洲、北美洲发病率较高。
旋毛虫病是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目前已知有百余种哺乳动物可自然感染旋毛虫病。猪为主要动物传染源。 旋毛虫幼虫囊包的抵抗力较强,能耐低温。晾干、腌制、涮食等方法常不能杀死幼虫。 生食或半生食受染的猪肉是人群感染旋毛虫的主要方式,占发病人数的90%以上。

21 我国旋毛虫病的地理分布

22 旋毛虫感染情况

23 六、预防治疗 1.改变食肉的方式,不吃生的或未熟透的猪肉及野生动物肉。
2.执行肉类检疫制度,未经检疫的猪肉不准上市,发现病肉要坚决焚毁;扑杀鼠类、野犬等保虫宿主,是防止人群感染重要环节。 3.治疗:丙硫咪唑是首选药物,有驱除肠内早期幼虫及抑制雌虫产蚴作用,且能杀死肌肉中的幼虫,并兼有镇痛、消炎功效。如在感染后第1周内用药,尚有防止或减轻症状的作用,治愈率可达100%。

24 丝 虫 filaria 丝 虫

25 丝虫(filaria,threadworm)是由吸血昆虫传播的一类寄生性线虫。成虫细长如丝线而得名。 寄生在人体的丝虫有8种。
淋巴寄居性 班氏吴策线虫(Wuchereria bancrofti) 马来布鲁线虫(Brugia malayi) 帝纹布鲁线虫(Brugia timori) 皮下寄居性 旋盘尾丝虫(Onchocerca volvulus) 罗阿罗阿丝虫(Loa loa) 链尾唇棘线虫(Dipetalonema streptocerca) 体腔寄居性 常现唇棘线虫(Dipetalonema perstans) 欧氏曼森线虫(Mansonella ozzardi)

26 班氏吴策线虫(Wuchereria bancrofuti) (班氏丝虫)
我国仅有2种: 班氏吴策线虫(Wuchereria bancrofuti) (班氏丝虫) 马来布鲁线虫(Brugia malayi) (马来丝虫) 成虫寄生于淋巴系统引起淋巴丝虫病

27 一、形态 1.成虫: 两种丝虫形态基本相同,乳白色,细长如丝线,体长约4-10cm,体表光滑,♀>♂。

28 约 um 2.微丝蚴 微丝蚴形态 大小 外形 鞘膜 头间隙 体核 尾核 其他结构: (神经环、排泄细胞、 G细胞)

29 244~296×5.3~7.0 µm 体态: 柔和,弯曲较大 头间隙 :较短 体核 :圆形或椭圆形,各核分开,排列整齐, 清晰可数 尾核 :无
班氏丝虫微丝蚴

30 马来丝虫微丝蚴 177~230×5~6 µm 体态: 僵直,大弯上有小弯 头间隙 :较长 体核 :椭圆形,大小不等,排列紧密,常互相 重叠,不易分清 尾核:有2个,前后排列,尾核处角皮略膨大

31 班氏与马来微丝蚴形态鉴别 班氏微丝蚴 马来微丝蚴 体态 柔和,弯曲较大 硬直,大弯有小弯 头间隙 (长:宽) 较短(1:1或1:2)
较长(2:1) 体核 各核分开,排列整齐,清晰可数 大小不等,排列紧密,常相重叠,不易分清 尾核 有2个,前后排列

32 丝虫生活史

33 夜现周期性: 白天滞留在肺毛细血管中,夜晚出现于外周血液。这种微丝蚴在外周血液中夜多昼少现象称夜现周期性。 微丝蚴在外周血中出现的高峰时间:班氏微丝蚴10PM--2AM,马来微丝蚴8PM--4AM 。

34 *学习要点: 寄生部位:成虫-淋巴系统 微丝蚴-血液 感染阶段:丝状蚴 (L3) 中间宿主:蚊 终宿主:人
中间宿主:蚊 终宿主:人 感染途径与方式:蚊叮剌吸血,经皮肤感染 致病阶段:成虫、幼虫 诊断阶段:微丝蚴、成虫 寿命:成虫一般4~10年 微丝蚴寿命 2-3月,具有夜现周期性。

35 二、生活史 微丝蚴 腊肠蚴 (淋巴) (淋巴) 经蚊叮咬 终宿主: 人 经蚊叮咬 中间宿主: 蚊 (蚊喙) (蚊胸肌) (蚊胃) 成虫
(夜间外周血) 经蚊叮咬 终宿主: 经蚊叮咬 中间宿主: 丝状蚴 腊肠蚴 脱鞘蚴 (蚊喙) (蚊胸肌) (蚊胃)

36 三、致病 1、微丝蚴血症 2、急性期过敏和炎症反应 :
致病机理:虫体的代谢物和分泌物可导致淋巴管内皮细胞肿胀、增生,管壁及周围组织炎症细胞浸润,管壁增厚,淋巴管瓣膜的功能受损,管腔阻塞。

37 2、急性期过敏和炎症反应 : 临床表现: 丝虫热 淋巴结炎 淋巴结肿大,压痛。 淋巴管炎 逆行性淋巴管炎(离心性红线) 丹毒样皮炎。

38 早期丝虫病人急性期病变 丹毒样皮炎 表现为:皮肤浅表微细淋巴管发炎,局部皮肤可呈一片弥漫性红肿,有压痛和灼热感。常见于小腿内侧及内踝上方。

39 3、慢性期阻塞性病变 致病机理:急性期炎症反复发作导致以变性虫体为中心的增生性肉芽肿,最后淋巴管部分或完全阻塞。
皮肤结缔组织内淋巴管明显扩张 班氏丝虫寄生于淋巴结

40 3、慢性期阻塞性病变 ① 象皮肿(elephantiasis)
初期为压凹性淋巴液肿,抬高肢体可消退。继而纤维化出现非压凹性水肿。

41 3、慢性期阻塞性病变 ① 象皮肿(elephantiasis)
腹股沟淋巴管淋巴结阻塞-下肢象皮肿

42 3、慢性期阻塞性病变 ①象皮肿(elephantiasis)
腋下淋巴管阻塞-上肢象皮肿

43 3、慢性期阻塞性病变 ①象皮肿(elephantiasis)
阴囊皮肤、腹股沟浅淋巴管阻塞-阴囊象皮肿

44 3、慢性期阻塞性病变 ①象皮肿(elephantiasis)
在女性象皮肿还可发生在阴唇、乳房

45 ②睾丸鞘膜积液(hydrocele testis)
3、慢性期阻塞性病变 ②睾丸鞘膜积液(hydrocele  testis) 精索、睾丸淋巴管阻塞-鞘膜积液 班氏丝虫病人阴囊鞘膜积液(早期)

46 3、慢性期阻塞性病变 ③乳糜尿(chyluria) 主动脉前淋巴结或肠干淋巴结阻塞 Hemotochyluria Chyluria 乳糜尿
血性乳糜尿

47 4、隐性丝虫病也称热带肺嗜酸性粒细 胞增多症 病人表现为夜间阵发性咳嗽、哮喘、持续性超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IgE水平升高,胸片可见中下肺弥漫性粟粒样阴影。外周血中查不到微丝蚴,但可在肺和淋巴结的活检物中查到。 马来丝虫不寄生在深部淋巴组织,所以马来丝虫病仅表现有象皮肿。

48 四、实验诊断 1.病原诊断 ⑴血检微丝蚴: 取血时间9PM— 2AM 1)首选厚血膜法: 取末梢血60µl(3大滴)涂成厚片,干后溶血镜检。

49 四、实验诊断 1.病原诊断 2)新鲜血滴法:取末梢血1大滴于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中,加盖片镜检。
3)浓集法:取静脉血1~2ml,溶血后离心沉淀,取沉渣镜检 4)海群生白天诱出法

50 2.免疫诊断 常用间接血凝试验(IH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等,阳性率可达90%以上。
⑵体液和尿液 检查微丝蚴 ⑶成虫检查法 2.免疫诊断 常用间接血凝试验(IH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等,阳性率可达90%以上。

51 五、流行 1、国内分布 五、流行 1、分布

52 马来丝虫国内分布

53 班氏丝虫国内分布

54 2.流行环节及影响因素 ⑴传染源:血中有微丝蚴的带虫者及病人 ⑵传播媒介: 班氏丝虫的主要传播媒介为淡色库蚊和致倦库蚊,次要媒介有中华按蚊。
马来丝虫的主要媒介为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 ⑶易感人群:均可感染。 ⑷影响流行的因素:自然因素主要为温度、湿度、雨量、地理环境等。既影响蚊虫的孳生、繁殖和吸血活动,也影响丝虫幼虫在蚊体内的发育。

55 Aedes albopictus 白纹伊蚊 Culex pipiens pallens 淡色库蚊

56 Anopheles sinensis 中华按蚊
Collecting mosquito larvae from rock pools along the coast of the Heugsan Island, Korea. Aedes togoi transmits filaria, Brugia malayi at the area. Anopheles sinensis 中华按蚊

57 六、防治原则 1.普查普治 丝虫病治疗首选药物主要是海群生(hetrazan,又名乙胺嗪DEC)。海群生食盐可降低微丝蚴阳性率至1%以下。象皮肿患者可用桑绑法、烘绑法或手术治疗 2.防蚊灭蚊

58 海群生药盐

59 手术治疗99年左右

60 新生蚴 旋毛虫钻入肠粘膜组织(切片) 旋毛虫脱囊期 幼虫钻入肠粘膜

61 罗阿丝虫也叫非洲眼虫-成虫常侵犯眼球前房,并在结膜下移行引起严重的眼结膜炎

62 盘尾丝虫可造成严重的眼部损害甚至失明,因此又叫河盲症或瞎眼丝虫病

63 正在吸血的雌伊蚊

64 马来丝虫幼虫在蚊胸肌 第三期幼虫在蚊的头部

65 蚊喙 微丝蚴从蚊下唇逸出

66 班氏丝虫寄生于淋巴管内 淋巴结内丝虫成虫


Scaricare ppt "旋毛形线虫 Trichinella spiralis"

Presentazioni simili


Annunci Google